位置:首页 > 旅游动态

陈桥兵变与张良刺秦

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,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,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,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。

959年,周世宗柴荣崩,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。殿前都点检、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,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、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。

960年正月初一,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,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,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。周军行至陈桥驿,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,发动兵变,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,拥立他为皇帝。随后,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,京城守将石守信、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,胁迫周恭帝禅位。   

赵匡胤即位后,改国号为“宋”,仍定都开封。石守信、高怀德、张令铎、王审锜、张光翰、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。

ti陈桥兵变mg.jpg

这场兵变,没有喋血宫门,伏尸遍野,更没有烽烟四起,兵连祸结,几乎是“兵不血刃,市不易肆”,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,创造了“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”。一般以为,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,事实上,兵权、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,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,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,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,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,翻手为云、覆手为雨,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。

其中较为明显直观,兵变之际,赵匡胤曾数次“严敕军士,勿令剽劫”,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,由此赢得了民心,“都城人心不摇,四方自然宁谧”。这与五代某些“纵兵大掠”的兵变相比,赵匡胤的“严敕军士”无疑表现出一种政治见识。

张良刺秦:

张良刺秦,指的是公元前218年(秦始皇二十九年),秦始皇第三次巡游,西汉初名臣张良年少时为国复仇刺杀秦始皇之事。

ti张良刺秦g.jpg

张良出生于韩国,当然不是现在的韩国。他的父亲和祖父曾经是韩国的相国。相国之家,家道殷实。可是好景不长,没等他长大继承相位呢,韩国让秦给灭了。亡国灭家之仇,在张良的心底种下复仇的种子,并且生根发芽,他立志要在有生之年,灭掉秦国。

张良二十几岁离家,长期辗转各地。

他到东方拜访沧海君,共同谋划刺杀计划。并且散尽家财,找了一个大力士,为大力士量身打造了一把百拾多斤的大铁锤,预备埋伏在秦始皇出巡的必经之路上,实施刺杀行动。

秦国对车辇有规定,天子是由六匹马拉的马车,大臣是四匹。张良告诉大力士到时寻找六匹马的马车,那里边就是秦始皇了准没错。

于是他和大力士潜伏下来,开始等待机会。你别说,功夫不负有心人,还真让他们等到了。张良很快打探得到消息,秦始皇要经过阳武县。于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阳武县的必经之地。不久,不远处尘土飞扬,秦始皇的车队过来了。旌旗飘飘,官员前呼后拥。走近一看,张良发现坏了,原来车队全是四驾,根本分不清哪辆才是秦始皇的车马。只看到中间有一辆车特别豪华,张良认定那里边是秦始皇,就指挥大力士一锤砸烂了该车,他自己趁乱逃进了芦苇丛。

张良刺秦.jpg

哪成想,秦始皇生性多疑,又因为他多次遇刺,因而学乖了,每次乘车都会变换不同车辆,因此逃过了这一劫。

虽然这一次刺杀没有成功,可是张良却因为刺秦而声名雀起,从此成了名人。


下一篇:
牧野之战